上一篇
解釋定義了, 何謂新零售, 以及我們怎麼該用什麼架構來解析新零售
今天這篇, 就是要來看一下, 新零售的人貨場
其中的"場", 該怎麼提升效率
場 = 資訊流 x 現金流 x 物流
也就是由這三流, 所組成的各式各樣組合
百貨公司是一種"場", 全聯也是一種"場", 寶雅也是一種"場"
看似相似的零售店, 在這三流上的佈署可能大不相同
資訊流
-
傳統超市的結構
-
提供資訊流給消費者
-
超商的營利模式就是, 提供免費的資訊留給消費者
-
並且相信, 消費者若滿意, 之後的現金流和物流也會一併在超商內完成
-
就是用"商品的價差", 來補足資訊流的成本
-
-
網路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結構
-
如今消費者可以在線下獲得資訊流
-
畢竟看的到, 摸的到, 還是實體無可替代的優勢
-
-
但是在線上進行購買
-
新的交易結構變成: 線下獲得資訊流, 線上付出現金流
-
-
品牌體驗店取代了代理商加盟店
-
品牌商開設體驗店->提供消費者資訊流
-
由品牌商開設體驗店, 消費者當下買不買都無所謂
-
因為就算消費者去別的通路購買, 最後品牌商也都能獲利
-
-
越來越多線下體驗, 線上購買的形式
-
進而降低店面的庫存成本
-
-
-
線上資訊流的優勢: 高效, 快速
-
線下資訊流的優勢: 體驗, 服務
新零售就是要, 結合網路資訊流的高效性+線下資訊流的體驗性
EX: 小米之家, 不賣貨的體驗店, 線上線下同價
線下能夠體驗各種產品 像是, 平衡車, 電動自行車等
這些商品不透過體驗, 很難讓消費者下單
現金流
-
線上: 便攜性
-
如行動支付, 線上刷卡等
-
相當具有便利性
-
-
線下: 可信性
增加線上的可信性,
線上購物的出現, 打破了傳統一手交錢, 一手交貨的模式
必須協定, 是我先發貨呢, 還是你先交錢
美國的PayPal 和中國的阿里巴巴, 便是增加了網路購物的可信度
透過"擔保交易"
買方買東西時, 先付錢, 但錢不會馬上到賣方手上
而是先到第三方機構
第三方機構收到錢後, 便通知賣方可以發貨了
於是賣方發貨, 買家收到貨後, 確認品質ok, 便通知第三方機構
第三方機構便把錢打到了賣方的戶頭
這就是"支付寶"的營利模式
許多購物網站也採用這樣的模式
像是蝦皮也是, 都是擔任第三方擔保的角色
而新零售, 便希望可以透過大數據來賦能, 讓現金流更活化
主要在於增加線上的"可信度"
雖然說線上支付已經有所擔保了
但是對於"高金額"的消費, 要大家在線上購買, 難免還是會覺得怕怕的
消費者怕買到假貨
商家也怕貨出了收不到錢
對兩者而言都會損失慘重
而阿里巴巴就有推出"芝麻信用"
芝麻信用透過, 身份特質, 履約能力, 信用歷史, 人際關係及行為偏好等等維度採集數據
並透過模型得出數值, 將信用分成幾種等級
通常信用等級越高的用戶, 就可以享有更多的優惠, 也更能得到商家的信任
像是入住飯店不用押金等等
用這樣的數據(信用評比), 來打破線上支付"可信性"較低的問題
進而衍生出像是,線上房貸、線上金融、線上車貸等等
又比如說線上"車"市場, "珠寶"市場等等
一些高單價的商品, 更能在網上流通
物流
-
線上:跨度性
-
在電商發展之前, 都是"人找貨", 而人的活動半徑有限, 故可以接觸到的範圍也是一定的
-
電商發展後, 變成了"貨找人", 隨隨便便活動半徑可能就是半個地球
-
也因此實現了所謂的跨度性
-
-
線下:即得性
-
即得性, 線下無可取代的優勢之一, 有些商品的即得性屬性特高, 像是食物
-
你如果現在就餓了, 馬上要進食, 你不可能還從電商網站購買
-
一定是到巷口的商店就買了, 這就是即得性
-
但相對有些商品即得性不需要那麼高, 像是電器
-
我可能有更換的需求, 但不那麼及時也沒關係
-
一些零售業者需要檢視自己販賣的商品屬性, 是否具備高的即得性
-
若沒有, 那勢必會受到網購的衝擊
-
像是一些大賣場, 一樣的東西我可以在網上買到
-
就算價格一樣好了, 但我不用出門, 免去了車程, 停車, 搬運的困擾
-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傳統大賣場逐漸式微的原因
-
而大賣場也相出了相對應的措施, 像是家樂福
-
將餐飲比例逐漸提高, 又或者outlet中心等等
-
吸引人們來"逛", 來"用餐", 吃飽了可能就會順便逛一下賣場
-
重新把人流引回線下
-
知道了"跨度性"和"即得性"之後
我們可以思考該怎麼讓這兩個優勢同時並存呢
1.讓線下的商品更有即得性->放在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 更增加線下的即得性
2.增加物流速度, 讓線上消費者能更快的拿到商品
這兩個解決方案相信大家都想的到,but how?
透過大數據賦能物流, 若能做到銷售預測, 便可在消費者下單之前, 將貨品備妥至最近的物流倉
達到了所謂的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各家電商大廠都在發展"預測式出貨"(anticipatory shipping)
像是亞馬遜, 阿里巴巴等等
讓貨品離消費者更近
而物流速度, 能寄望的是"無人機送貨"
目前無人機送貨已經能將貨品準確送到指定位置
只需要等待相關法規擬定, 遊戲規則制定出來
應該便可大規模使用無人機送貨
以上就是兩種方式, 更增進我們的物流, 也是未來新零售在物流方面的發展趨勢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