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了Notion的簡介,講了一下我認為大家為什麼要使用Notion
以及誰適合使用等等
原本接著想說明一下Notion的基本功能
但覺得網路上類似的文章好像已經不少了
不如就直接跳進主題吧!,也就是這討軟體能對我們實際運用上帶來怎樣的效果
讓還不了解這套軟體的人,能夠知道實際運用的狀況
再回過頭去了解基本功能就好
今天要講的主題就是**『旅遊規劃』**
應該是大家都會碰到的一個主題吧
我自己感覺大家越來越願意花錢在旅遊上了
不管今天是出國玩、國內旅遊、甚至安排聖誕餐等等
都可以透過Notion來完成
大致上我們會經過以下四步驟
蒐集資料→擬定行程→實際執行→事後回顧
Part.1—蒐集資料
在第一階段,如果我們是要去一個沒去過的地方玩
要先做些research來了解一下有啥好吃的、好玩的
我建議可以直接加入一個資料庫在頁簽中
比如說,我打算安排一個宜蘭行好了
便先插入一個「宜蘭旅遊」的表格
如下:
這個收集箱,便是我們把所有和宜蘭旅遊相關的文章集合在一起的地方
會透過google chrome的插件功能來快速創立各個頁面
如果不清楚這功能的 請先參考這篇:『Notion不可不知特點-解放你的第二大腦 』
而在這個收集箱中
我的建議是在Tag欄一定要標註清楚,後續我們在排行程時才好安排
因為你有可能越蒐集越多,到時候資料一多就會找不到我們要的
什麼叫做標註清楚呢
例如:食,就要把它分成早餐;午餐;晚餐;宵夜,而不是只標註成美食
後續才好排
再來,建議還可以加上所在地
因為我們出去玩總不希望東跑西跑的
最好是移動一次,就可以到達足夠的點,耗費夠多的時間
才不會把時間都花在車程上
PS: 說到這邊,不免要吐槽一下台灣旅遊,點跟點之間的連結性實在太少了
常常到一個點,逛個半小時到一小,就又要上車才有辦法到下一個地方
往往又要經歷一次塞車、停車的痛苦
台灣觀光局,拜託醒醒阿QQ
這邊往往會出現一個問題
像是我蒐集的第一篇文章中,他是寫TOP20必吃美食
你有可能會有多篇像這樣的文章,必去景點之類的
這邊建議,一定要先瀏覽過內容,先初步篩選一下想去的地方
再特地搜尋過那個地方或美食的內容,再插入到收集箱中,後續在資料的分類才能更迅速
這樣收集資訊後,便可以開始安排行程啦
Part.2—擬定行程
在行程擬定上,一樣我們先插入一個Table
通常我會將細流的主題就當作一列
然後依序擺出下面幾欄
- 第幾日(Select) — 排序用, 後續轉換視角時好用
- 日期時間(Date)—一定要的, 標註日期, 或者行程有特定時間時也可以設定提醒
- Tag(Multi-select)—區分成『搭車、景點、住宿、食』幾個大項
- 備註(Text)—連結到我們先前收集箱中的文章,或者其他行程備註
- 費用(Number)—記錄此行程開銷
如果針對某個行程,比較複雜,有特別要記錄的事情,也可點進去那頁裡面做行程的詳述
比如說太平山遊樂區中,如果有啥步道是一定要走的,有什麼景點是一定要去的
或者像是搭車、搭飛機,有需要相關憑證紀錄,都可以貼到Page裡面,方便自己查詢
像我之前去馬祖時,就會將相關憑證都貼上來
最後在旅遊計畫中新增一個檢查物品清單
籌備期就完成啦
Part.3實際執行
到了實際執行階段時,我就會將我們原先的表格改成Board的view
就會如下圖,變成卡片式的,當你在實際走行程用手機看時
就能一目了然,若行程有更換時間或順序,也能隨意拉動
Part.4事後回顧
到了後續旅行結束,要回顧行程時,可以隨手將旅程的照片貼到各個頁面裡面
再將表格轉換成Gallery View的模式,就變成很美麗的回憶牆啦
以上就是我用Notion來規劃行程的幾個小技巧跟框架
Notion強就強在『能夠將散落各地的資訊做有效的統整』且『用最有效率的視角來查看資料』
這是你用Evernote或者其他軟體做不到的事情
當初寫篇的Notion連結也提供在這: "點我點我"
如果有想法也歡迎討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