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說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分. 如果你叫魚去爬樹, 牠終其一生只會覺得自己是笨蛋
 
今天要來談的就是【終結平庸】這本書, 作者是陶德-羅斯(Todd Rose)
作者從小就是個問題兒童, 並且被診斷為過動兒, 18歲被高中退學
卻在16年之後成為了哈佛博士
他所主張的-打破平均值概念, 如今越來越受到教育,企業,各行各業的接受與重視
 
本書分為三大段
第一段, 平均值的概念, 講述的是平均值這個概念的發展緣由
第二段, 談的是個體性原則, 說明為什麼尊重個體性的不同, 會比看平均值更重要也更明確
最後一段, 聊的是每個人因應這個時代該做出什麼樣的調整及適應
 
 
平均值這個概念, 從小就根固在我們心中
像是班上考試時老師一定會公佈各科的平均分數
當你在平均分數以上時, 就會沾沾自喜
而當你在平均分數以下, 便會覺得自不如人
 
還有像是BMI指數, 也是一個平均的身體質量指數
當你的BMI高過平均值, 便會覺得自己好像比較不健康
 
再來最常見的智力測驗, 通常會得出一個分數
也是平均值的最佳代表, 因為智力測驗通常是一個綜合分數
其中可能考驗了你的圖形能力; 數理能力; 語文能力等等
 
以上的各個平均值概念, 都深植我們心中
甚至企業用人選人, 學校篩選學生
也都是用這樣的平均值來挑選
 
而作者認為這樣的制度其實嚴重忽略了個體性
面對如今商業世界講究的是創意; 獨特性; 創造力的環境
舊的篩選, 以及教育方法是無法勝任的
 
平均值這個概念因為潛顯易懂
所以一推出的時後很快就被大眾所接受
 
整個社會從接受平均值的概念
 
漸漸有人提出分級的概念
把人的綜合分數又劃分成了卓越, 平庸, 無能
這就是能力分班的由來
 
而且早期社會觀念普遍認為, 一個人的能力是全面性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 一個人在科研上如果取得巨大的成功
他在別的領域上也可以取得相對的成就
也就是說如果找一支頂尖的科研團隊組成籃球隊
他們一樣可以在籃球場商叱吒風雲
這算是以前社會階級還分層嚴重時的思想偏誤
 
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
平均值的篩選概念非常適用
也因為當時沒有別的篩選辦法, 故有(平均值)總比沒有好
所以整個平均值概念便迅速的叱吒全球
充斥在整個現代社會中
 
書中也不斷提到一個例子, 說明用平均值來看整體有多不適切
當初美國戰鬥機的失事率很高
因為戰鬥艙的設計, 是用美國軍人的平均值來設計的
像是平均身高, 平均手長, 平均腿長等等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這樣設計出的戰鬥艙, 應該是很適用的
大家應該都可以坐得很舒適才對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 只有不到2%的人, 身材會真的落在這個平均值裡
美國軍方發現這點後, 才研發出了調整型的戰鬥艙
進而大幅降低了戰鬥機的失事率
這就是一個強迫個體去適應系統
而不是讓系統來配合個體的最佳例子
 
在工業化時代, 我們需要的是工人, 是按表操課
按照工作手冊來做事的人
故平均值的概念可以在那個年代發揮得很好
而學校基本上也深受平均值影響, 設計出一堆考出"平均分數"的測驗
 
而如今年代不一樣了
我們不該再受到平均值的束縛
一個人可能智力測驗的平均分數不高
但他有可能在某個領域卻是特別高分的
只是有別的不擅長的地方, 所以才被拉低平均分數
 
就像如果要組一支籃球隊
你找來五位平均得分都是最高的的成員
這支球隊還是打不起來
因為一支球隊, 應該要有人助攻, 有人搶籃板, 有人抄截..等等
尊重個體性, 才是這個時代的生存之道
 
這本書的上半段大概就是這些內容
講述了平均值的發展歷史
以及各種看平均值所產生的錯誤
 
我個人認為衝擊性還滿大的
畢竟從小就是接受這樣的教育長大
一時要自己忽略平均值真的是有所困難
平均值能夠受到大眾普遍接受我想還有一個原因
就是他很"簡單",
1.很好求得: 沒有複雜的數學, 也不需要困難的統計學知識
2.降低大腦負荷: 人的大腦天生不擅長思考, 也是因為這樣平均值的概念很容易讓人接受
 
畢竟如果你不用平均值來評斷一個人
你所要考量的面向就更多
考慮的層面就更廣
這都必須增加很多我們的思考時間
對大腦來說都是負荷
 
所以平均值的概念大為流行
 
 
下一篇我們再來聊聊, 作者給我們什麼樣的建議
來適應個體性的時代
 
 
 
 
 
 
 
 
 
 
 
 
 
 
arrow
arrow

    yv0022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