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對我們意味着什麼? - 鏈聞ChainNews

今天這篇文是來自羅胖精選裡面的吳軍老師所分享的節錄~

大家應該都有感覺
近幾年來有些詞特別夯
像是碳中和、ESG、太陽能等等
這些跟環境議題有關的詞彙,層出不窮

 

而『碳中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 吳軍老師為我們解答了

  1. 什麼是碳中和企業
  2. 如果世界將『碳中和』視為首要目標,對於未來的商業世界會產生何種影響?

 

碳中和的三個階段

  1.  企業的基本運營不造成碳排放,包含企業使用的能源,也來自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清潔能源
  2. 不僅日常運營的碳排放是0,企業的業務(比如提供服務、製造產品)的碳排放量也要是0
  3. 企業必須確保自己在業務中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服務,也都是在碳中和的條件下生產出來的

以上就是碳中和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並不難,有兩種做法
第一是你的能源都使用太陽能或者風力之類的,辦公室的電燈
大樓的電梯都用潔淨能源來運營,基本上就達到了碳中和

或者是,你的公務車雖然是油車,不是電車,
但你多種樹,種樹吸收了相當於用車的碳排放,那你也算是達到碳中和

具體怎麼測量、怎麼核可這些標準,今天就先不展開討論

第一階段的話,如果是服務業,耗電量不大的公司,應該都很容易達成,
像我們公司近幾個月就有設立綠能分行,就是整間銀行的分點都是使用潔淨能源來運行

 

第二階段開始就難了

對於一些製造業或是像亞馬遜、Google這類型的企業
他們有大量的雲計算中心,這些計算中心的耗電量都非常大
而要做到第二階段碳中和的標準
就也得確保這些計算中心都使用潔淨能源才行

我們也看到有些企業開始試著把Date center放到海底來降溫
來減少冷氣的消耗等等

 

第三階段

對於業務單純的企業來說,他如果達成了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可能就間接也達成了

但對於製造業來說,可能就難了

比如說蘋果

製造一支手機,需要這麼多的零件
而這麼多的零件又是透過那麼多的供應商提供的
如果要要求到每一家供應商都是碳中和企業
難度勢必更高,但這就是一個逐漸演進的過程

 


碳中和未來會越來越受到重視
也會逐漸改變我們的商業環境

 

碳配額的交易會成為一種生意

不同企業要達成碳中和的難度差異很大

所以有些企業可能就會剩餘很多碳配額

而這些剩餘的碳配額就可以出售給需要的企業

我印象中特斯拉就有在做這件事情

不過我不確定運作的機制是長怎樣

 

很多企業會改變商業模式

以前企業做事情是考慮成本、考慮獲利

但未來大家做事都得多考慮一件事情『碳排放』

這就造成了做產品思維上的不同

比如說:現在的手機,都是透過和雲端計算中心連線,來做運算,這很方便,因為不吃手機資源
但從碳排放的角度來看,其實就不划算了

讓整個IOT更高效的方法可能是
將伺服器散落在各個區域,讓資料的傳輸不要那麼遠,由這台服務器來處理終端設備的請求
這種模式有人稱之為『邊緣計算』

 

生活方式可能產生改變,甚至要支付碳稅

當企業被要求做越多ESG、做越多的環保
對企業來說這都是成本,他當然不可能自己全部吸收
最後勢必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也就是我們可能要付出更多的錢來獲得相同的生活水平

 

最後,如果以投資的角度來看的話

應該可以關注一些清潔能源、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生物燃料等等相關的個股,在未來的產值一定是逐年增加的
因為這是整個大趨勢,且是不可逆的

就像當年發現煤礦、發現石油一樣 新能源的產生,也會掀起一波革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碳中和 經濟局勢 ESG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v002266 的頭像
    yv002266

    BW Note-Barry.Wei

    yv0022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