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的HBR個案,是以台灣作為背景環境
 
個案內容大概如下:
 
一家成立將近20年的連鎖藥局
資本額3億,營業額60億,全台總藥局大概200多家
 
而全台灣大概有7800多家各式各樣的藥局
粗估每年2000億的產值
其中還是以傳統藥局;診所旁藥局為大宗
連鎖藥局大概只占19%
對比於先進國家連鎖藥局都至少50%
台灣的連鎖藥局似乎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個案中的這家公司"雙十藥局"
目前正經歷業績低迷的時期
所以執行長急於找出新動能來創造下一波成長
 
雙十藥局又分成三大事業處
分別為
[社區型通路事業處]
[醫院型通路事業處]
[電商通路事業處]
 
雙十藥局目前有兩條路
1.線上發展,投資居家照護員的線上平台
2.線下發展,投資提供在地社區、長照諮詢以及媒合服務的線下咖啡館
 
 
兩個投資案分別由不同事業處主導
底下我們就分別列出兩項投資案的未來發展以及成本預估
 
 
[線上照護平台]
 
未來發展:可與目前的官網業務結合,增加新的網路銷售點,創造交叉銷售的可能性
目前這平台的營收成長率連續四季超過150%
目前是只有照顧員的派案服務,但未來還有可能跟更多不同的業務結合
例如:長照機構媒合;入出院服務;輔具租賃等等
 
投資成本:100萬元美金,取得25%股權
 
 
[線下照護通路]
 
未來發展:在地連結,面對面服務,照護員也會更投入工作(有一個好的工作場所)
之後除了咖啡館,也可以跟不同的線下通路去做媒合
這會是一個機會去熟悉其中的know-how
 
投資成本:一家店大概350萬元固定成本,每個都會區以十家店為最小經濟規模
所以大概3500萬,其中的租金及人事成本再依各地點浮動
 
 
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我想這兩條路勢必都得走
因為不管發展線上還是擴張線下
最後都得走上虛實整合這條路,才有辦法發揮1+1>2的功效
 
一開始看到這個個案
我大致想到三個點
 
 
1.【誰付錢?】
我想到的是,Who pay for it這個議題
不管是線下的咖啡館又或者是線上的居家照護派案平台
 
今天付錢的這個人肯定不是需要被照護的這群人
更有可能的是他的子女,對於這些人來說
可能長期在外工作,不在長者身邊
我想線上通路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接觸點
因為線下的咖啡館,一開始你一定得親自帶長者過去
甚至可能要不只一次,才有辦法讓長者去習慣那個環境
而線上這個平台,你就算不在長者身邊也可以去進行
 
對於出錢的人來說,線上通路似乎會是更方便的方式
 
 
2.【你不做?會怎樣】
如果今天雙十藥局選擇做線上通路
線下通路就得放在較後期的計畫中
面臨的風險就是有其他業者搶先進入了線下照護媒合這個概念
 
相反來看,若雙十選擇線下通路
其他連鎖藥局就有可能來投資這個媒合平台
 
這種線上通路要成功,講求的就是所謂的飛輪效應
需要照護的人越多->應徵的照護員也越多->越來越多需求者加入
 
進而創造一個正向循環
而這種正向循環也碩造了所謂的競爭優勢,抑制後面加入的人
正所謂大者恆大
 
線下通路講究的是規模經濟
你必須通路夠多,才能去有效的降低成本,進而獲利
 
所以如果雙十不走線上,被其他業者搶占商機
我覺得它後續要再搶這塊大餅,絕對有它的難度
 
 
第二點引發我思考第三點
 
3.【線上->線下 or 線下->線上】
這個議題我想大家都不陌生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沃爾瑪想要發展線上通路
或者亞馬遜開實體店等等的競爭消息
 
文中有提到,若開立咖啡館
其中的餐飲、課程、服務這類的know-how組織都得重新學習
但我認為這方面的know-how是相對簡單的,人才也更為充沛
 
而線上媒合平台
需要的平台戰略;平台擴張上的思考是會對組織帶來更大的挑戰
這和單純在電商平台上賣東西是兩回事
其中會牽扯到更多的數據分析
我認為藉這個機會把整個以數據驅動的概念導入公司會很不錯
 
先把媒合平台做起來,後續再開立咖啡館
給被媒合的人,有除了家裡和醫院的第三個地方可以選擇進行服務
 
越早進入這個市場,越有機會站得先機
 
arrow
arrow

    yv0022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