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背景
 
五月的個案, 非常簡單容易理解
大概就是gogoro跟光陽的電動車之戰
 
角度是站在傳統機車大廠這邊
面對兩個選擇
 
  1. 加入gogoro的換電體系
  2. 自主研發供電系統
 
傳統車廠這邊的供電系統, 主要是以充電形式為主
而不是"換電"
 
這也是得考慮進去的個案因素
 
而此時的時間點
gogoro已經來到機車市占率第四名的位置
大概30萬的掛牌輛
 
不過相對於全台灣1400萬輛機車來看, 大概2%左右而已
 
是一個典型的創新公司挑戰傳統大廠的個案
 
 
 
 
個案分析
 
 
常看個案的人都會看過這類型的個案
技術創新者在挑戰傳統大廠的位置
而因此殞落的傳統巨人也不少(EX:柯達; Nokia)
在這個個案中比較特別的點是, 傳統大廠是可以選擇"加入"創新者的陣營
也是共同壯大生態圈的概念
 
先看看個案中, 兩位專家的意見
 
  • 選擇加入
第一位專家的意見是以時間換取空間
短期先加入換電體系, 長期觀察台灣主流會是換電體系還是充電體系
 
個人覺得這個長期理由不是很好
在台灣, 超級不適合充電
尤其是台北市, 大家都是巷弄中 夾縫中求生存停車
哪裡有可能還留一個充電位置給機車
 
就算是在中南部, 有自己的車庫, 也不見得停車的地方就有充電座
 
怎麼看都覺得台灣主流必然是"換電體系"
完全可以不考慮充電的形式
 
 
  • 選擇獨立研發
第二位專家意見是獨立研發, 確保市場競爭優勢
他認為傳統機車大廠的優勢在於其經銷體系, 行銷能力上是遠高於gogoro的
只要將電池技術補齊, 自主研發能源系統
想辦法藉由其通路的優勢, 來拓展他的電動車市場
 
龐大的通路體系似乎是一個好切入點
畢竟曝光量跟銷量有一定的比例關係
 
如果可以好好利用這些通路點
但也會面臨一個大困難點
如何教育現有的經銷商電動車相關的知識
以及其配套措施會是大的挑戰
 
畢竟電動車和燃油車所需的知識是完全不一樣的
獲利的形式也不一樣
 

 
兩位專家的意見大多專注在技術發展上面
 
看著看著我其實想到一個點
假設這家傳統機車大廠目前是市佔第一, 資源最多, 通路點多
相對包袱也最大(轉型最不易)
 
而今天gogoro邀請他加入換電體系
 
還得考慮一件事情
假設我不加入
但是老二跟老三都加入了呢?
 
首先我們可以知道, 電動車的發展是必然
 
也就是對於老二跟老三來說
他們勢必也得推出自己的電動車
 
那問題就來了, 他們有辦法獨立研發自己的供電能源系統嗎? 
如果沒辦法
那他們勢必會加入gogoro的換電體系
 
屆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越來越多的機車廠加入->更多的電動車->更多的充電站->更方便的換電體驗
 
這件事情會像一個飛輪一樣, 旋轉的越來越快
 
到時候老二, 三, 四共創了生態圈
老大自己獨立搞充電 搞換電, 肯定都沒搞頭了
 
所以除非老大有辦發拉著老二和老三, 讓他們加入自己的陣營
否則這場戰爭我想必輸無疑
 
不如就加入換電體系
利用自己的經銷體系, 以及多年的車體製造經驗
去衝銷售量
 
再去思考車聯網能夠帶來哪些效益, 搶先掌握住
雖然換電的效益(換電費用) 都被gogoro吃走了
但如果一意孤行, 我想最後被吃走的, 可能就不止換電的效益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HBR 個案分析 gogoro
    全站熱搜

    yv0022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