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個正常上班族,朝九晚五,一天工作8小時,一個禮拜上班五天
那你一週大概花了40hrs在工作
我們人的一生,最精華的時間20-60歲,幾乎都奉獻給工作
而工作最直接的重點,不外乎就是賺錢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錢永遠是不夠的,因為人的慾望是一個無底洞
當你有錢了,就會去跟更有錢的人比較,你就會想賺更多錢,也會花得更多

這點我深有感受,約在一年前,我轉職大概加薪20%
但我的月花費也隨之變高,是有存到比較多錢,但我的生活開銷也不知不覺地往上拉一個水平
就算我把每筆消費都記錄下來,回頭檢討,但月支出還是明顯比一年前多

而這本書『跟錢好好相處』就是在講述我們該如何看待錢,如何去衡量我們的每一筆支出

首先,最重要的觀念

錢不是最重要的,時間才是

錢再賺就有,但時間花掉就沒了
每個人一生能支配的時間大致上是一致的(撇除一些外部因素)
而我們每個人都得不斷地耗費時間,去換取金錢,再去換取我們想要的到的事物

通常我們衡量一個人,可能會用他的月薪或者年薪來判斷這個人富不富有
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一個人富不富有,跟他的年所得一點關係都沒有
真正的富有,應該是你要真切的感覺到豐足
就像「財務獨立」並不等於「變有錢」

那我該怎麼判斷自己到底會不會賺錢、又或者賺錢的效率是好是差呢

作者提出一個概念叫做『生命活力』

如果我叫你計算自己的「時薪」,應該很簡單吧
如果月薪40000、每週工時40小時,那「時薪」就是$250 (40000/40*4)
這只是『表面上』你的時薪是$250
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高

Why is that?

所有跟這項工作有關的花費(時間&錢)都應該要納到你的時薪計算中

為何呢?因為這些耗費,都是因為你的這份工作帶來的,這樣計算出來才是你真正的時薪

由以下圖表解釋

image

 

通常我們計算時薪,只會算基本項目
但其實你因為這項工作的其他花費,也都應該要考慮進來

比如說,通勤,這很好理解
再來例如治裝,如果你買的這件衣服或鞋子,是你工作以外完全不會穿的
那它就是因為工作而衍生的花費

紓壓也是,比如說你工作實在太累了,導致你每週“因為”工作而要去按摩一次
每次花費兩小時$1000塊,那這筆帳,也應該要算進來

再舉例來說,很多人假日很愛出去玩
或者去健身,但他們的出發點是,想要”逃離工作“
那其實這也是工作所衍生出的一項花費,也都該算進來

看到這邊你可以發現,這些項目的歸類
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在做的時候一定要誠實的面對自己
像剛剛舉例的按摩,有可能你純粹就喜歡按摩,你不覺得你是因為工作太累才去的
那你就不用放進來調整項目裡
是否納進計算,這只有你能決定,因為只有你自己知道

所以上面這個案例計算到最後
可以發現他的時薪其實才$124,而不是當初認知的$250

這個$124,我們稱它為『實質每小時工資』

當你計算出自己的實質每小時工資後,記得一開始提到的生命活力嗎
此時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的花費都轉換成生命活力了

舉例來說,我想買一套新的西裝,要$10000
那我們用$10000/$124=80.6
這80.6就是你因為購買這件西裝所要花費的生命活力

也就是,你願意付出你生命中的80.6小時,來購買這套西裝嗎?
如果你願意,那就買
有別於傳統衡量購買的概念,我們只用金錢來橫量,這個東西多貴多便宜
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你應該用生命來衡量這個東西的價值
就像我們一開始說的 『因為你的時間才是最寶貴的東西』

當你把花費都轉成生命活力時,會更清楚自己的花費是否值得

未來,當你要做每一筆支出時
不妨想想看,我真的有需要為了這個東西付出自己這麼多生命嗎?
這80hrs,我怎不拿來追劇、耍廢、陪小孩、陪家人?

漸漸的,你會更重視自己的每一筆支出
漸漸的,你會發現其實你不需要賺那麼多的錢,因為你不需要那麼多的"物質"
漸漸的,你就會變得更豐足了。

arrow
arrow

    yv0022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